邮箱:277458163@qq.com
手机:13687643328
电话:13687643328
地址:青岛市即墨区环秀街道国家泊子478号即墨妙府老酒大街南100米
发布时间:2023-10-31
打造绿色建筑“新样板”
在现场,第六届“孩子眼中的未来城市”绘画摄影作品同步展出。功能多样的新型能源车、中国制造去碳机……一系列脑洞大开的设计,可见孩子们对于未来城市的想象之一——绿色低碳。这也几乎是现场参展企业的“标配”。上海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,曾被外媒报道。“上海地铁运营网络庞大,耗电量也是当之无愧的大户。”现场工作人员表示,地铁车辆基地拥有大体量闲置屋顶资源储备,是大规模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绝佳场所。
目前,上海地铁运营的轨道交通基地上盖分布式光伏电站共计16座,年均发电量4300万度,年减排二氧化碳将超1.8万吨,年节约标煤将超1.2万吨,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持续排行第一。
近年最炙手可热的概念之一——低碳建筑,在“开源、节流、转方式”的思路下,在上海也已多有实践。
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市域铁路“超级大脑”,采用三层低辐射超白钢化夹胶玻璃,设置多种遮阳措施,保证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性能。“我们还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系统,太阳能热水热量占整个项目热水需求总量的35%以上。”中铁上海设计院展台工作人员说。
记者注意到,低碳建筑的目标——零碳、负碳建筑也正从图纸变成现实,打造上海绿色发展的“新样板”。在现场,来自上海建工的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,展板采用可循环利用的纸板,与大楼的绿色理念紧密呼应。这栋示范楼的神奇之处在于,大楼自己会发电,除了用电实现自给自足外,每年还有8万度余电可以补给市政用电;大楼有一套自己的水循环网络,实现非人体接触用水的自给自足……
“在规划设计示范楼时,国家‘双碳’目标还未正式提出,我们当时就已明确要跨前一步,打造零能耗、零碳建筑技术体系。”上海建工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贾珍希望,通过对成熟技术的综合应用,打造绿色建筑的综合标杆,在未来推广到更多建筑大楼。
绿色革命要放到城市规划的角度,去设计和筹谋。
上海各区域已经在行动。在宝山,针对吴淞创新城26平方公里全域范围,编制吴淞创新城绿色低碳规划建设导则,提出绿色低碳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;北外滩核心区也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:到2025年,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,到2035年达成运营碳排放中和。
据了解,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正在加快推进新建建筑绿色化,深入推进既有建筑绿色改造,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,同时开展超低能耗建筑、零碳建筑技术研究,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。
相关推荐